从近期陆续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来看,消费信贷业务近来异军突起,服务百姓的同时,成为银行业务新的增长点。然而,在某些领域肆意丛生的消费信贷也引发了强力监管。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消费信贷业务有望放量增长。
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1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回顾一季度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以及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展望第二季度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
富时罗素最终确认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自今年10月29日开始生效,将在36个月内分阶段完成纳入。这意味着中国债券将悉数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和富时世界国债指数这三大全球投资者主要跟踪的债券指数。
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举意味着相关部门联合整治信用评级市场、完善信用评级体系等政策措施已箭在弦上。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必然性。对标OECD国家,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整体情况与条件都已处于世界较好水平,但也存在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和风险分担机制建设不足问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经营危机叠加金融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导致其融资形势更加严峻。基于国内外相关经验的总结和启示,本文就系统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制度,包括激励约束相容的中小银行培育机制、风险可控的联动式融资担保制度、多层次顺畅的直接融资制度、金融科技多元赋能机制、长短结合统筹高效的政策支持长效机制等,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近期,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央行先后宣布加息,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批加息的新兴经济体。在新一轮的加息浪潮下,各国货币政策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8.9%,比上季提高4.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6.5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42.4%,比上季上升8.8个百分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也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后,在全市场实行注册制被明确提上未来五年日程。
北京3.4亿元、广州1.47亿元……多地近日通报了经营贷、消费贷等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的排查结果。监管三令五申、罚单不断,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的痼疾仍难以根治。这其中固然有多个主体、多重因素的推动,但作为信贷资金的投放方,银行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强调“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近日,因违规放款、高息放贷、暴力催收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网银行”)被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报。通报一出,便引发舆论关注并持续发酵。新网银行过去因网贷资金存管平台爆雷,以及作为现金贷资金方踩雷套路贷平台的“黑”历史也被翻了个底朝天。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北大国发院经济观察报告会上表示,中国下一步要稳健地推进金融开放,但同时要平衡开放和稳定之间的关系。他表示,开放是要使得将来资本的跨境流动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自由,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来保障金融稳定。